藏春秋

短楼矮阁小亭台,中有高人避世埃。
寒翠自怜霜后竹,清香谁辨雪中梅。
喧嚣祇为莺声巧,漏泄多应柳眼开。
只恐藏春藏不得,东君勾勒下山来(清杨桂森嘉庆《南平县志》卷二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春日小院中的生活情趣,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勾勒出一个简朴的隐居环境:低矮的楼阁和小亭台里,住着一位远离尘世的高人。这里没有豪华宅院,只有适合静心生活的简单建筑。

中间四句用两组精妙的自然意象形成对比:竹子经历风霜后更显青翠,梅花在雪中散发幽香却无人欣赏;而黄莺的喧闹叫声和柳树新芽的绽放,则暗示春天消息难以隐藏。这里竹子梅花象征隐士高洁的品格,莺柳则代表外界的热闹春光。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隐士本想"藏春"独享宁静,但春神(东君)还是带着画笔来到人间,用温暖的笔触唤醒了万物。这个拟人化的描写既生动表现了春天不可阻挡的力量,也暗含隐士终究要与外界产生某种联系的深意。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小品,通过小院里的竹、梅、莺、柳等寻常景物,展现了隐士既想远离尘嚣,又不得不与自然四季共处的微妙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含蓄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那种"闹中取静"的生活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