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却像一幅生动的社会速写,道出了古代农民的辛酸与困惑。
第一句"农夫苦相问"描绘了一个典型场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在艰辛劳作时忍不住向人打听。这个"苦"字既是生活的苦涩,也暗示提问时的忐忑不安。他们想问什么呢?
第二句"燮理是何人"揭晓了谜底。"燮理"这个文绉绉的官名(指宰相),从农夫口中问出来特别耐人寻味。老百姓连朝廷里管事的官名都叫不全,更别说认识这些官员了。这种反差暴露出两个残酷现实:一是底层百姓与统治阶层的严重脱节,二是农民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根本接触不到的大官身上。
诗人用白描手法,通过这个日常对话的切片,让我们看到古代社会的信息壁垒和权力断层。农民在苦难中挣扎时,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助,这种无力感比直接描写贫困更令人心酸。直到今天,这种"找不到负责人"的困境,依然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杜敏求
(1039—1101)宋眉州青神人,字趣翁,一字拙翁。七岁能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仁宗嘉祐六年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历知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太学博士,官终潼州府路提点刑狱。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