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登上蓬莱阁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写诗人不顾天色已晚,执意登高散心。"危栏"暗示高处危险,但诗人仍要登临,表现出一种倔强的心境。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登高所见:孤城月色中传来鼓角声,山川亘古不变;鹳鸟栖息在雾霭笼罩的松树上,沙洲上的鸥鸟隐没在暮烟深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苍茫寂寥的黄昏图景。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作为漂泊的游子,除了醉饮吟诗,还能做什么呢?"婆娑"二字既形容醉态,也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全诗通过黄昏登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和对永恒自然的敬畏,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
陈鉴之
陈鉴之,初名璟,字刚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间漫游京口、临安间。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倪守斋知新安,多有唱和。今存《东斋小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三一。陈鉴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