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旧居在南山,夙驾自城阙。榛莽相蔽亏,去尔渐超忽。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
怀抱旷莫伸,相知阻胡越。弱年好栖隐,炼药在岩窟。
及此离垢氛,兴来亦因物。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
怀抱旷莫伸,相知阻胡越。弱年好栖隐,炼药在岩窟。
及此离垢氛,兴来亦因物。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离开城市、回归南山旧居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我的老房子在南山,今天一早就从城里出发。这里用"夙驾"(早早驾车)突出了离开的迫切心情。接着描写沿途景象:杂乱的草木遮挡视线,越往前走,城市就离我越远。这里"蔽亏"和"超忽"两个词生动表现了距离感。
中间部分用四句诗勾勒出一幅冬日山野图景:残雪在阳光下渐渐消融,腊月的天空苍茫辽阔。寒风吹过高大的树林,夕阳在原野尽头缓缓沉没。这四句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通过"寒风"、"白日没"等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随后转入内心独白:满腹心事无人倾诉,知心朋友远在天涯。年轻时我就喜欢隐居,曾在山洞里炼丹修行。如今终于离开尘世纷扰,兴致来了就随性而为。最后两句表明心志:我晚年只求像仙人赤松子那样逍遥自在,这个愿望应该不算过分吧。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是简单地赞美隐居生活,而是真实记录了从城市走向山野的整个过程。沿途的景物变化与内心波动相互映衬,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逃离"城市的轻松和回归自然的喜悦。特别是"炼药在岩窟"这样的细节,让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会炼丹修行的隐士形象,而不是概念化的高人。
诗中"寒风"与"白日"、"散漫"与"苍茫"等对比鲜明的意象,构成了富有张力的画面,让冬日山野既萧瑟又壮美。最后以"赤松"作结,用仙人典故轻轻一点,既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愿望,又保持着含蓄的美感,避免说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