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通过艺术寄托情感的动人情怀。
前两句"能画故人今不见,空馀翰墨寄高情"直白地道出:那位擅长画竹的老友已经不在了,只留下这些墨竹画作,承载着他当年的情意。这里的"翰墨"指代友人留下的画作,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情感纽带。
后两句"何时归到螺江上,共倚琅玕听凤鸣"用美好的想象表达思念: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的螺江边,靠着翠竹(琅玕指美竹),一起聆听凤凰的鸣叫呢?这里的"听凤鸣"既是写景,也暗含对知音相聚的期盼,虽然明知这已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知道友人已逝,却依然用"共倚""听凤鸣"这样生动的画面来表达思念,让悲伤中透着一丝温暖的希望。诗人把对友人的怀念、对艺术的珍视、对故乡的眷恋,都浓缩在这短短四句中,特别是通过"墨竹"这个具体意象,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感。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