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山容出,秋光远近分。
疏林通晓日,绝壁走寒云。
雁影高难见,泉声静却闻。
呼童移坐榻,花下拂桐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山景,像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

前两句写大场景:雨停了,群山露出真容,秋天的阳光均匀地洒在远近各处。这里用"出"字让山有了动态,仿佛山是从雨幕中主动走出来似的。

中间四句是细节特写:稀疏的树林间透出晨光,陡峭的山崖上飘着寒云;大雁飞得太高几乎看不见,但安静的泉水声却听得格外清楚。这些画面形成巧妙对比——看得见的(雁影)反而看不见,听得见的(泉声)在安静中更清晰,用反差感突出了山中的宁静。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人物:诗人招呼童子搬来坐榻,要在花树下弹琴("桐君"指古琴)。这个生活化的结尾让整首诗活了起来,我们仿佛看见一位文人享受自然的惬意场景。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短视频:先广角镜头拍雨后天晴,再推近景拍山林云雾,最后定格在人物弹琴的特写。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