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化城寺

化城金地出入群,瀑布峰前一径分。
宝塔香灯诸洞见,石楼钟磬半天闻。
子明丹灶封秋藓,李白书堂鏁暮云。
欲去未能还结念,展图时诵北山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化城寺的深山古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典故传递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开篇用"金地"形容寺庙的庄严,香客们进进出出;接着镜头推向山间瀑布,一条小路在峰前分叉。第三四句用嗅觉和听觉描写——宝塔的香火照亮山洞,石楼的钟声飘荡云端,让读者仿佛闻到檀香味,听到悠远钟声。

后四句转入怀古抒情。用两位历史名人的遗迹:王子明炼丹的炉灶长满青苔,李白读书的草堂被暮云笼罩,暗示时光流逝。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虽然该离开了,却忍不住频频回首,甚至展开画卷诵读隐士文章,把依依不舍的心情写得真切动人。

全诗妙在"有声有色"——钟声、香火是声音气味,金地、秋藓是颜色质地,共同构建出立体的寺庙景观。而用王子明、李白的故事,又给景物添加了历史厚重感。最终落脚在"想走又舍不得"的矛盾心情,很容易引发每个旅游过名胜古迹者的共鸣。

李虚己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历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迁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