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张氏母出与邑宰母宴钱以诗

张氏母袁称寿星,生绍兴庚申今有百五龄。
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织衣称情。
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
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
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
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
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
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
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沸欢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村里一位姓张的老太太(张氏母)的故事,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暖和尊严。

全诗分三个部分:
1. 长寿老人的幸福生活(前8句)
老太太已经105岁了(绍兴庚申年出生),身体特别硬朗——白发掉了还能长黑发,耳聪目明走路稳当。她的子孙种地能吃饱饭,女儿媳妇们纺织做衣,全家自给自足。这里用"五朝皇帝恩广大"既夸朝廷治理好,也暗示老人历经沧桑却安稳度日。

2. 官民互敬的温馨场景(中间6句)
县令听说这位人瑞,特意请她到县衙做客。破旧屋子里的普通农妇("阖门漏屋下"),第一次踏进县太爷的厅堂。老人不卑不惧,主动向县令问安行礼,而县令也真诚关心百姓生活,这种相互尊重很打动人。

3. 尊老带来的社会意义(最后3句)
诗人点明主题:当官员真正尊重长者("尊高年以长其长"),就会带动整个社会形成敬老风气。最后"凡为人子沸欢声"特别生动,仿佛能听见老百姓为此欢呼的声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白发脱了长黑发"这种生活化描写,让百岁老人形象鲜活有趣
- 通过"漏屋"与"县官厅"的对比,展现跨越阶层的温情
- 结尾的"沸欢声"三个字,把抽象的道德教化变得可感可知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盛世不在宏大的功绩,而在于一个百岁农妇能活得有尊严,在于官员对普通百姓的真诚关怀。这种对平凡人生的礼赞,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方輗

宋岳州平江人,字叔行。从李燔于岳阳,谢弃科举业,从事根本之学,前后数聘皆不赴。平生无疾言遽色,家庭和睦。四方慕德而来者颇众。参政魏了翁嘉其学行,名其室曰“学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