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望泰山》描绘了诗人远望泰山时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慨,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
首联“几回驱马向长安,泰岳烟霞揽辔看”写诗人多次骑马前往长安的路上,忍不住勒马驻足,远眺泰山云雾缭绕的景色。“揽辔”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诗人被美景吸引、情不自禁停下的画面感。
颔联“云近天门常五色,峰回日观转千盘”具体描写泰山之巅的奇幻景象:靠近天门(泰山顶峰)的云霞常呈现五彩斑斓的颜色,而山势迂回,日观峰(泰山著名景点)的盘山路仿佛千回百转。这两句用色彩和空间感勾勒出泰山的瑰丽险峻。
颈联“深林风雨留秦跸,古畤龙蛇肃汉官”转入历史联想。诗人想象深山老林中仿佛还留存着秦始皇封禅泰山的车驾痕迹(“秦跸”),而古代祭祀场所(“古畤”)里,汉朝官员们庄严祭祀的场景如在眼前。“龙蛇”既形容山势蜿蜒,也暗喻历史长河中的风云人物。
尾联“未得登临恣挥手,遥从岩畔礼仙坛”抒发遗憾:虽然没能亲自登顶尽情眺望(“恣挥手”),但依然在远处山岩边虔诚地向神仙祭坛致意。这种“可望不可即”的距离感,反而强化了泰山的崇高神圣。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
1. 视觉震撼:通过“五色云”“千盘峰”等意象展现泰山绚丽的自然景观;
2. 历史厚重:借秦帝汉官的故事,赋予泰山人文底蕴;
3. 心灵共鸣:诗人“遥礼仙坛”的举动,传递出普通人面对壮阔天地时的谦卑与向往。
这种将眼前景、心中史、胸中情层层递进的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又能体会人类在永恒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