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毛竹间先生

不辱其身不辱亲,要明圣学尽人伦。
岂为媚世文章士,养就中和万古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毛竹间先生),核心思想可以用三句话讲明白:

1. 做人的底线 前两句说真正的高人要做到两点:不让自己丢脸,也不让家人蒙羞。这就像现在说的"要活出个人样",但更强调通过践行儒家思想(圣学)和处理好家庭社会关系(人伦)来实现。

2. 拒绝虚伪 第三句用大白话翻译就是:人家才不当那种写华丽文章讨好世人的马屁精。这里暗含对当时社会上投机文人的讽刺,凸显主人公的硬骨头。

3. 修养的力量 最后一句最妙,把抽象的道德修养比作能培育万古春天的生命力。就像说"一个人真正有修养,能像永不凋谢的春天一样影响后世",用自然意象让说理变得生动。

全诗像朋友聊天般直白,但藏着三层递进:先立做人原则,再批判不良风气,最后升华到精神传承。最打动人处在于把"中和"(儒家推崇的平衡状态)这种大道理,转化成了看得见的"万古春"画面,让道德说教有了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