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淮安城西历游湖上诸园晚归迟月 其二

林庐在水次,纬壁皆赤芦。不为华丹饰,未失渔钓徒。

粉箨放新竹,锦英缠朽株。熙熙数邻家,窥客衣短襦。

终年饱淮米,复饱鱼与蓏。农桑洵可乐,金紫诚奚须。

啼烟一鸠应,拂水双燕俱。感时春令过,伤远羁情孤。

长轩更流憩,细谷平风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闲适生活画卷,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平凡生活的美好。

开篇描写水边简朴的房屋,墙上爬满赤色芦苇,没有华丽装饰,保持着渔家本色。新竹破土而出,野花缠绕着老树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邻居们穿着短衣好奇张望,透露出淳朴的民风。

诗人用"终年饱淮米"等句,表现当地百姓丰衣足食的生活。他认为农耕生活已足够快乐,何必追求功名利禄。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简朴生活的可贵。

后段笔锋一转,以鸠鸟啼鸣、燕子掠水的画面,带出春日将尽的惆怅。诗人独在异乡,看着长亭流水,平湖微风,触景生情,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最动人之处在于:用质朴的语言记录平凡生活,在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又暗含游子思乡的愁绪,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