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放弃功名、回归田园的生活选择,以及他对贫困却温馨的家庭生活的珍视。
开头四句是人生选择的坦白:诗人说自己穿错了读书人的衣服(指不适合做官),也不懂经商赚钱,最后选择回老家种田。这里用"洛阳贾"(洛阳富商)和"琅琊稻"(山东特产稻米)作对比,突出自己与世俗追求的不同。
中间四句写务农的艰辛:土地贫瘠又常遇天灾,收成不好经常饿肚子。但诗人却说"亲健贫亦好"——只要父母健康,穷点也没关系。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很有感染力。
最后四句用植物比喻孝心:在南坡采兰花(古代象征孝心),在北院种萱草(古人认为能忘忧)。最动人的是比较——说自己比西晋的潘岳(著名孝子)更幸福,因为能和母亲长久相伴。这里藏着深意:潘岳虽以孝闻名,但最终母子未能善终,而诗人虽穷却享天伦之乐。
全诗魅力在于用朴素语言展现深刻生活智慧:承认自己的"失败选择",却在这些选择中找到更珍贵的亲情价值。诗人不美化困苦,但把亲情置于物质之上,这种真实而温暖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