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吊子陵

光武亲从血战回,举朝谁误用渭才。
罴熊果有周王卜,未必先生恋钓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东汉隐士严子陵的故事,但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人才不被重用的感慨。

前两句说汉光武帝刘秀打完天下后,满朝文武却没人能真正识别出严子陵这样的人才。"渭才"指姜子牙(曾在渭水钓鱼),这里比喻严子陵的才能。意思是说朝廷里的人都看走眼了,错过了真正的人才。

后两句用典故说反话:如果周文王当年真的通过占卜找到姜子牙这样的能人("罴熊"指周文王梦到的熊,象征得到贤臣),那严子陵可能就不会甘心在桐江钓鱼了。言外之意是说:不是隐士不想出山,而是当权者没有真心求贤的诚意。

全诗妙在把严子陵钓鱼的典故翻出新意——表面写隐士清高,实则批评统治者不能识人用人。就像现在常说的"不是人才太少,而是伯乐太少",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古今相通,容易引起共鸣。诗中"未必"二字尤其耐人寻味,暗示隐士的选择背后藏着无奈。

詹慥

建宁浦城人,字应之。安贫守道,诱掖后进,从游者多所成立。为文操笔立就。高宗建炎三年举人,任信丰县尉。后见张浚,论灭金之计,浚辟为属。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