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首 其二

小榻新营岩瀑西,白云无路草萋萋。
月明扃户野猿啸,日晏拥衾山鸟啼。
积世诗书空简蠹,累朝坟墓半锄犁。
邯郸枕畔一炊黍,堪笑古今人自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中的文人生活,同时透露出对世俗名利的看透和自嘲。

前四句写的是隐居生活的场景:诗人在新搭建的小屋里("小榻新营"),住在瀑布西边,周围白云缭绕、野草茂盛。夜晚明月当空时,能听到野猿的叫声;白天睡懒觉时,又被山鸟的啼鸣唤醒。这些描写展现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

后四句转向对人生的思考:祖传的诗书被虫蛀了("空简蠹"),历代祖先的坟墓也荒废了("半锄犁")。这里暗指即使再显赫的家族,最终也会被时间遗忘。最后两句用"邯郸梦"的典故(传说有人在邯郸旅店做梦经历一生荣华,醒来后发现黄粱米饭还没煮熟),笑看古今人们为功名利禄所困的可笑。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居的闲适与世俗的虚妄,表达了诗人超脱名利、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以幽默的口吻点破世人执迷不悟的状态。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