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赵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
开头两句"别后书信太少,塞南天天有秋雁飞过",用秋雁传书的典故,埋怨朋友久无音信,暗示自己盼信的焦急。"青山一去谁消息"表面说青山阻隔了消息,实则表达与友人失联的惆怅。"白发双垂今是非"写自己两鬓斑白,暗含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中间四句是诗人自述境遇:这些年只顾着在外漂泊写诗("词客路"),连隐士常穿的薜萝衣都顾不上打理。这里用"楚人衣"的典故,表达自己虽向往隐逸生活,却为生计不得不奔走。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故乡的沧浪水依然清澈,在寒雨枫红的季节,我要写诗表达归乡的愿望。"沧浪水"象征高洁品格,"赋归"二字点明主旨——无论在外多久,最终都要回到精神家园。
全诗语言质朴却情感厚重,通过"秋鸿""白发""寒雨"等意象,将思念、漂泊、归隐等多种情绪层层递进,最终落在对心灵归宿的追寻上,容易引发现代人对人生漂泊与精神家园的共鸣。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