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中秋夜,诗人参加祭祀风雷山川的仪式时的心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喜悦与虔诚。
首联"连日霪霖此夜乾,满天星月照虚坛"直接点明背景:连续多日的阴雨终于停了,中秋之夜晴空万里,星月交辉照亮了祭祀的坛场。这里用"乾"字巧妙双关,既指天气放晴,又暗含祭祀场所的洁净。
颔联"灵风微动飘钟磬,清露斜飞湿佩冠"描写祭祀时的细节:微风轻拂中,钟磬声随风飘荡;夜露沾湿了祭祀者的衣冠。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触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颈联"祈报有常群物阜,幽明无间寸心丹"转入抒情:按时祭祀是为了祈求万物丰饶,诗人以赤诚之心沟通神明与人间。这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愿望。
尾联"山林野客知何幸,亦入鸳行列后班"是诗人的感慨:我这个山野之人何等幸运,也能参与这样庄严的祭祀。用"鸳行"比喻整齐的祭祀队伍,既形象又带着几分自豪。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雨过天晴的欣喜与参与祭祀的虔诚交织的情感。诗人没有刻意渲染神秘气氛,而是通过星月、微风、清露等自然意象,让庄严的祭祀活动显得亲切可感。特别是最后两句,一个普通人对能参与重要仪式的荣幸感跃然纸上,让今天的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