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巾工李澹斋

十年奔走风尘里,短发翛翛被双耳。
百回栉沐向朝阳,千度爬搔照秋水。
岁华冉冉逼我来,相对虽悲亦还喜。
翻思离乱眼中人,如此头颅能有几。
乃知鬓丝增老丑,逢人自觉吾形滓。
吾闻李翁解作巾,百钱买裹聊复尔。
旧藏白氎不易得,古制平头差可拟。
临风见影颇自整,只有羁人脱蓬累。
李翁李翁遗世者,萧然一屋吴兴市。
全家但食卖巾钱,能以此技代耘耔。
我因作诗贻李翁,愿翁子孙守翁技。
我今亦是织屦人,同与徜徉没馀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漂泊十年的普通人,在乱世中遇到一位做头巾的手艺人李澹斋的故事。全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平凡人在动荡年代里的生存智慧和温暖人情。

开头诗人描述自己十年流浪的狼狈模样:头发乱糟糟的遮住耳朵,每天在朝阳下梳头,对着河水抓痒。岁月催人老,看着镜中的自己又心酸又好笑——乱世中能活下来的人实在太少了。

接着笔锋转到李澹斋这个手艺人。诗人花一百文钱买了他做的头巾,用珍藏的白布仿照古式做成平头巾。戴上后整个人都精神了,终于摆脱了流浪汉的邋遢样。李翁在吴兴市场有个简陋的小店,全家就靠卖头巾为生,用这门手艺代替种田过日子。

最后诗人不仅写诗送给李翁,希望他的手艺能传下去,更把自己比作"织草鞋的人",表示愿意和李翁这样的手艺人一起,在乱世中相互扶持,平静地度过余生。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写英雄豪杰,而是聚焦两个小人物。通过买头巾这件小事,展现了乱世中普通人用双手创造生活尊严的坚韧,以及手艺人间惺惺相惜的温情。诗人最后把自己也归为手艺人,更传递出"众生皆苦,相濡以沫"的人生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