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水边景象,以及一位远离尘世的高洁隐士形象。
开篇"一水分复合"用简单的水流画面,生动表现出河流分叉又汇合的动态场景。河中央的小沙洲(中流渚)成为全诗的核心场景,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
中间部分通过"溯洄从其人"的追寻过程,暗示寻找这位隐士并不容易,道路难行(道阻),但追寻者内心坚定(心良苦)。这里用"美如玉"来形容隐士,不是说他长得好看,而是赞美他品德高尚、纯净无瑕。
后四句用具体的生活画面展现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主动选择远离世俗(远世甘独处),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秋风里钓鱼归来,住处周围松萝缠绕,细雨蒙蒙,这些自然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幽淡雅的隐居图。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朴实的自然景物(水、沙洲、秋风、松萝、雨)组合出意境深远的画面
2. 通过具体生活细节(钓鱼、绕屋)展现隐士超脱的精神世界
3. "美如玉"的比喻让抽象品德变得形象可感
4. 最后两句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水墨画,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画面和故事,让读者自己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和高尚品格的可贵。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