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华岳庙碑歌

往岁行经华阴道,岳庙肃肃金天开。
老树阴森夹阶戺,古碑寥落缠莓苔。
抠衣爰登最高阁,三峰咫尺高崔巍。
云气苍茫衣袂接,夕阳明灭众皱堆。
藕船大片不肯吃,摇鞭西向趋黄埃。
公作华岳庙碑诗寄我(句),读之口中流沫字里轰风雷。
金钟大镛自撞击,韩苏石鼓从胚胎。
和诗两篇盘硬语,牵连纪载能别裁。
论文人⑴声出燥吻,种瓜者(邵青门)手掀于䰄。
属予作和恐蛇足,力薄气索难玮瑰。
惟雍州古帝王宅,柴望上自虞周推。
嬴颠刘炽盛祠祀,茂陵仙客秋风才。
承露铜盘切霄汉,西母为乞蟠桃栽。
甲帐珠帘忽零落,初明肠断通天台。
洎乎东京际衰乱,黄门北寺吁可哀。
甘陵南北兆钩党,豺虎遘患遂令庙阙陵墓成飞灰。
集灵宫不可复见,延熹碑碣留蒿莱。
千五百年尚无恙,有明中叶方隳隤。
宋代摸拓聿近古,譬如汤孔辞器兼而该。
公从金吾得此本,圣所贵重逾琼瑰。
诗中缕述信谲诡,察莅书写其谁哉。
箸垂薤倒体奕奕,龙拿凤跃形恢恢。
即非髡邕奏妙技,总依𨽻邈穷初荄。
爰历凡将未遐远,八分三体供潆洄。
天丁抉取字仅十,北斗增色连三台。
太学苦县尽澌灭,护持完好惟兹才。
好之有力竟克致,集古序就长昭回。
我犹未见摹拟涩,一似有物横颐颏。
新秋旗门怀刺往,小沧浪畔聊追陪。
借观亦不求甚解,何妨传示同提孩。
摩挲不将寒具污(去),当其得意且须卷还什袭放胆倾金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写的一首关于华山庙碑的咏史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华山游记部分(开头到"摇鞭西趋黄埃") 诗人回忆自己当年游览华山的情景:古老的岳庙庄严肃穆,台阶旁的老树郁郁葱葱,布满青苔的古碑显得沧桑。他登上高处楼阁,近在咫尺的华山三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间衣袂仿佛能触及云彩,夕阳下的山峦像衣服褶皱般层层叠叠。但诗人没有久留,像不肯吃藕片的船客一样匆匆离去。

2. 碑文艺术鉴赏("公作华岳庙碑诗寄我"到"护持完好惟兹才") 这部分写朋友寄来的华山庙碑诗文让诗人震撼,形容文字如钟鼓齐鸣,堪比韩愈、苏轼的石鼓文。诗人特别赞叹这块东汉延熹年间(158-167年)的古碑,虽然历经1500年风雨,碑文依然保存完好,书法笔力雄健如龙飞凤舞。通过对比汉代集灵宫等已消失的古迹,突出这块碑的珍贵。

3. 历史感慨("好之有力竟克致"到结尾) 诗人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许多珍贵文物都已损毁,能保存下来的实属难得。最后描写自己拜访朋友时共同欣赏碑文拓本的情景,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深意,但依然珍而重之地反复观摩,就像保护珍宝一样小心,欣赏时还要畅饮美酒助兴。

全诗通过一块古碑,串联起诗人的山水记忆、艺术感悟和历史思考,展现了中国文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中用"龙拿凤跃"形容书法气势,用"北斗增色"比喻碑文价值,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古碑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