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生活贫困的中年人,对一位名叫"四五姑"的长辈的感恩之情。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普通人之间最温暖的互助关系。
前两句写自己处境:人到中年依然贫穷漂泊,连个能回的家都没有。"无家可语归"说得特别心酸,不是没有房子,而是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亲人。
中间四句回忆四五姑对自己的好:她经常准备酒菜招待自己,还亲手帮忙缝补衣服。"头白"是说姑姑年纪大了,"心丹"指她始终热心肠,但这样的好人却事事不顺(百事违),让人心疼。
最后两句是感慨:自己没什么能报答姑姑的恩情,唯一欣慰的是她年寿绵长("母年希")。这里的"母"可能是对长辈的尊称,未必是亲生母亲。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请吃饭、补衣服,都是最平凡的关怀,却让无家可归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诗人不直接说感激,而是通过"何堪持报德"的反问,把那种无以为报的心情表达得格外真挚。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