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少约二首

天地为一家,万人生其中。
父母甚爱之,产智牧其蒙。
虽蒙亦君子,一一关天胸。
所以圣贤心,相傅极哀恫。
昼夜当竞竞,明命敢不龚。
此意一以忘,万命为牢饔。
谁能指斯路,邹鲁两衰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表达了对生命价值、教育责任和社会关怀的深刻思考。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了宏大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生命平等的思想
开篇用"天地是一家,所有人都是天地所生"的比喻,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父母疼爱所有孩子一样,天地也赋予每个人智慧潜能。这里暗含对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思——即使看似平凡的人("蒙"指懵懂的人),内心也住着高贵的灵魂。

2. 教育者的使命
诗中把圣贤比作尽责的父母,把教化百姓比作养育孩童。"昼夜竞竞"形容教育者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因为启迪民智关乎万民福祉。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强调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不是特权,而是关乎文明存续的严肃事业。

3. 沉痛的警示
最后六句笔锋一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如果忘记这种责任,百姓就会像被圈养的牲口("牢饔"指猪圈)。结尾提到的"邹鲁两衰公"指孔子(山东人)和孟子(邹国人),暗示只有继承儒家仁爱精神,才能指引人类走向光明。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将哲学思考转化为生活化的比喻,把"仁者爱人"的抽象理念,具象为父母育儿的温暖画面。直到今天,诗中关于教育平等、知识分子担当的思考,依然能引发当代人的共鸣。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