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莫遮 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 其一 第一
大圣堂。非凡地。
左右盘龙。为有台相倚。
岭岫嵯峨朝雾已。花木芬芳。
菩萨多灵异。面慈悲。
心欢喜。西国真僧。
远远来瞻礼。瑞彩时时岩下起。
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
左右盘龙。为有台相倚。
岭岫嵯峨朝雾已。花木芬芳。
菩萨多灵异。面慈悲。
心欢喜。西国真僧。
远远来瞻礼。瑞彩时时岩下起。
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五台山上一座神圣佛寺的壮丽景象,以及信徒们虔诚朝拜的场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圣地气象
开篇就用"大圣堂,非凡地"直接点明这不是普通地方。用"盘龙"形容山势蜿蜒,用"台相倚"表现群山环抱的格局,让人感受到一种天然的庄严感。晨雾中的高山(岭岫嵯峨)和芬芳的花木,构成了既雄伟又灵动的自然圣境。
2. 信仰的温度
词中特别描写了菩萨"面慈悲,心欢喜"的双重特质——既有悲天悯人的庄严,又有接纳信众的亲和力。西天远道而来的僧人(西国真僧)这个细节,暗示这里不仅是当地人的信仰中心,更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佛教圣地。
3. 动态的祥瑞
"瑞彩时时岩下起"这句很生动,山岩间不时升腾的祥光(可能是朝霞或特殊自然现象),被赋予宗教色彩,成为神圣的象征。这种动态描写让静态的山水活了起来,也暗示佛法无边、灵验非常。
4. 美好的祝愿
结尾的"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把宗教神圣感与现实关怀结合,既祝福当朝统治者,又祈愿佛法永驻。这种将宗教信仰与家国情怀融合的表达,是唐代佛教文化的典型特征。
全词用简练的文字构建出立体画面:有盘龙般的山势,有芬芳的花木,有慈悲的菩萨像,有远来的僧人,还有岩间跃动的瑞彩。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神圣氛围,以及信徒们虔诚的宗教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