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洒脱自在的云游生活,充满禅意和自然趣味。
前两句写僧人出发时的情景:他拍手大笑却不说话,背着行囊一去不返。这种随性洒脱的举动,展现了超脱世俗的豁达心态。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旅途:僧人只带着一个化缘的钵盂,走过一座又一座青山。明月处处相伴,像孤独的白云般自由来去。这里用"明月"和"孤云"两个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僧人澄澈的心境和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想象寺院里的狮子座(猊床)正等待高僧归来,而山中的猿猴飞鸟已经为他推开松枝掩映的山门。这个充满灵性的结尾,把整首诗提升到物我两忘的禅境。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通过僧人云游的日常片段,传递出随遇而安、心无挂碍的生活智慧。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来去自如的生命状态,让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