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文人风骨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态炎凉的感慨。
前两句回忆当年文人雅士聚集的盛况——那时诗坛充满侠义精神,很多人像侠客一样慷慨激昂。三四句笔锋一转,感叹如今世道变了:曾经的侠义精神无处追寻,连读书人都要尝尽人情冷暖的苦涩。
五六句用夸张手法说:读遍五千字的文章很容易,但要为八百个贫寒学子落泪却很难。这里暗指现在的人对学问很敷衍,对民间疾苦却很冷漠。最后两句直接点题:在苏米斋(老师住所)感受到深深的寂寞,那些散落的珍贵书稿,还有谁会重新整理刊印呢?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老师学问的敬重,也批判了当时社会对文化的轻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英雄末路"的悲凉感——曾经热血沸腾的诗坛,如今只剩寂寞书斋和无人问津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