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隐士垂钓图,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泊。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清澈见底的派溪旁,隐士搭建小屋在此垂钓。柳树下,孩童正专注地敲打鱼钩;芦苇荡边,收竿的小船静静停泊。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适。
后四句转入思考:诗人联想到两位著名隐士——拒绝汉光武帝邀请的严子陵(子陵)和八十岁才出山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尚父)。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使像严子陵那样隐居,也难完全避开世俗纷扰("客星难障掩"),仅靠一根钓竿并不能了却人生所有追求。
全诗妙在表面写隐居之乐,实则暗含更深的人生思考。清澈的溪水象征纯净的心灵追求,而"一竿未足了生涯"则点出:真正的隐逸不仅是逃避现实,更是在简单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这种既向往隐居又不完全否定入世的态度,让诗歌具有了耐人寻味的深度。
何子举
何子举(?~一二六六),字师尹,号宽居,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仕至枢密院都承旨,出知赣州。度宗咸淳二年卒,谥文直。事见《鲁斋集》卷一二《跋宽居帖》、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