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米①
市米三百钱,皑皑才一斗。
聚囷渔利家⑴,乘此誇其有。
台人不皆贫,亦岂尽富厚。
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
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
一丁米三升,鞭扑⑵惊且走。
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
公廷⑶散未了,挈稚且扶耇⑷。
谁谓台阳地,盈阡更累亩。
名为产米乡,亦有饥人否。
闻道昔先民,馀三在耕九。
贮粟预为计,丰储多聚朽。
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
谓是俗纷华,虚糜费已久。
所以无盈馀,饥来罄瓦缶。
穷庐有寒士,捉襟常见肘。
米贱扬糠秕,米贵悬杵臼。
三炊虽举火,茹草兼饭糗。
一闻米价高,叹息谋莱妇。
高堂有老亲,幼子尚黄口。
仰事与俯畜,诗书非琼玖。
欲卖不值钱,换米祇取咎。
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
海日高⑸扶桑,光华照户牖。
春色不我靳,绿到门前柳。
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
抗志养其真⑹,士行不可苟。
五斗懒折腰,三升岂轻受。
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施懿琳编校)。
聚囷渔利家⑴,乘此誇其有。
台人不皆贫,亦岂尽富厚。
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
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
一丁米三升,鞭扑⑵惊且走。
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
公廷⑶散未了,挈稚且扶耇⑷。
谁谓台阳地,盈阡更累亩。
名为产米乡,亦有饥人否。
闻道昔先民,馀三在耕九。
贮粟预为计,丰储多聚朽。
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
谓是俗纷华,虚糜费已久。
所以无盈馀,饥来罄瓦缶。
穷庐有寒士,捉襟常见肘。
米贱扬糠秕,米贵悬杵臼。
三炊虽举火,茹草兼饭糗。
一闻米价高,叹息谋莱妇。
高堂有老亲,幼子尚黄口。
仰事与俯畜,诗书非琼玖。
欲卖不值钱,换米祇取咎。
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
海日高⑸扶桑,光华照户牖。
春色不我靳,绿到门前柳。
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
抗志养其真⑹,士行不可苟。
五斗懒折腰,三升岂轻受。
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粮价飞涨,老百姓吃不上饭。
开头直接说市场上一斗米要三百钱(很贵),白花花的米都囤在奸商手里。诗人说台湾这地方不是所有人都穷,但也不是人人都富,很多人饿得面黄肌瘦,连烧火的柴都没有。官府说要平价卖粮,老百姓抢着去买,结果每人只能买三升米,去晚了还要挨鞭子。大家挤破头围着官吏,被骂被羞辱也顾不上脸面。
诗人很痛心地问:都说台湾是产米之乡,怎么还有人挨饿?古代人懂得存粮防饥荒,现在的人却只会挥霍,遇到荒年就抓瞎。穷书生衣服破得露胳膊肘,米便宜时吃糠,米贵时连舂米的杵臼都闲置了。家里老小要养活,读的书又不能当饭吃,想卖书换米反而惹麻烦。
最后诗人表明态度:宁可像古人陶渊明一样饿肚子,也不为五斗米折腰。清贫是我的本心,大鱼大肉的生活我不羡慕。全诗用老百姓抢米、书生挨饿这些具体画面,狠狠讽刺了奸商和腐败官吏,同时赞美了清高自守的品格,像是一篇古代版的"社会调查报告+正能量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