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郦肖梅归三茅山玉晨宫

三茅峰高不可跻,茅君携云作丹梯。
弃官应同弃弊屣,烂煮白石甘如饴。
世路红尘有何好,万冢北邙蓬绕绕。
茅君去汉二千年,长向山中拾瑶草。
我无丹砂堪蜕肉骨凡,枉住麻姑琴高两峰间。
便欲凌空借鹤归,茅山茅君丹井知何处。
烦君指点云间路,脱我破鹿裘,笑拂紫烟去。
预借金陵道上泉,净洗黄尘两芒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向往仙山生活、厌倦世俗红尘的情感。全诗以"三茅山"为背景,通过对比凡尘与仙境的差异,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愿望。

开头用"三茅峰高不可跻"形容仙山高不可攀,但修道者"茅君"却能轻松登临,暗示修道者已超脱凡俗。"弃官应同弃弊屣"用丢弃破鞋比喻放弃官职的轻松态度,"烂煮白石甘如饴"则用煮石头当美食的夸张手法,表现修道生活的清苦与满足。

中间部分通过"世路红尘有何好"的反问,用"万冢北邙蓬绕绕"的荒凉景象,对比世俗名利的虚幻。提到茅君在山中"拾瑶草"的逍遥,反衬出诗人对自己"无丹砂堪蜕肉骨凡"的遗憾。

最后诗人表达追随茅君的愿望:"凌空借鹤归"、"笑拂紫烟去"等意象充满仙气,展现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净洗黄尘两芒屦"的结尾,象征着要洗净尘世污浊,追求纯净的修道境界。

全诗通过生动比喻和鲜明对比,将修道者的超脱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魅力。诗中"煮白石"、"拾瑶草"等意象既奇幻又真实,展现了古人想象中修道生活的诗意画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