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公诚社稷干城,大难削平,偏灾历拯,综论丰功硕德,炳耀寰区,即今钟阜宣猷,循文正遗规,一意宽仁培国脉;
帝倚东南柱石,威扬中外,福荫江淮,争钦荷宠承休,康强元老,岂料竹林增感,致武乡尽瘁,卅年栽植哭师门。
帝倚东南柱石,威扬中外,福荫江淮,争钦荷宠承休,康强元老,岂料竹林增感,致武乡尽瘁,卅年栽植哭师门。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的悼词,用现代语言分析如下:
上联主要歌颂曾国荃的功绩和品德:
1. 国家栋梁:开篇就说他是国家的坚实屏障("社稷干城"),平定大乱(太平天国运动),救助灾荒,说明他既是军事家又是民生守护者。
2. 功勋卓著:用"丰功硕德"概括他的贡献,像钟山(南京象征)一样高大,延续兄长曾国藩(文正)的治国理念,用宽厚仁政滋养国家命脉。
下联侧重他的地位和突然离世带来的悲痛:
1. 朝廷支柱:说皇帝倚重他如东南顶梁柱,威名传遍国内外,福泽庇佑江淮百姓,晚年仍受尊崇("康强元老")。
2. 猝然离世:用"竹林"典故(指叔侄情谊)表达亲友震惊,像诸葛亮(武乡侯)那样鞠躬尽瘁而死,让追随他三十年的门生(作者自称)痛哭失去导师。
核心魅力:
- 用"钟阜""竹林"等自然意象比喻功业和情谊,避免直白说教
- 通过"宽仁培国脉""福荫江淮"等表述,展现儒家官员的理想形象
- 结尾"卅年栽植哭师门"用时间数字强化悲痛,比单纯抒情更有力
全联既有宏大叙事(国家功绩),又有私人情感(师生之情),体现中国传统悼词"公""私"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