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春日行次蓟门登独乐寺阁

春雨湿归鞅,行色藉以沐。
落日投蓟门,遂寄禅宫宿。
谁为初地功,高楼倚空筑。
梯云历层楹,聊纵千里目。
回飙递晓钟,薄雾笼寒竹。
芳草丽郊原,新林变川陆。
岂意路道人,复此慰幽独。
临风思近睽,倚槛恣遥瞩。
渤海杳漭沆,盘山互纡曲。
安期驻秦銮,广成降帝屋。
圣哲既已往,陈迹遗岩谷。
空同与沧溟,烟波恒断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途经蓟门(今天津蓟县)时,登临独乐寺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交融。

开头四句写旅途情景:春雨打湿了马具,风尘仆仆的旅人借着雨水洗去疲惫。落日时分抵达蓟门,便借宿在禅寺中。这里用"湿归鞅""藉以沐"等细节,生动表现了旅途劳顿却偶得清净的意外之喜。

中间十二句重点描写登楼远眺:先惊叹寺庙建筑的高耸入云("高楼倚空筑"),接着用一连串动态画面展现登楼过程——像踩着云梯般攀爬,只为饱览千里风光。随后通过晨钟、薄雾、寒竹、芳草、新林等意象,勾勒出春日清晨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景致。最妙的是"岂意路道人"二句,道出旅人意外获得心灵慰藉的惊喜。

后八句转入历史怀想:远眺渤海苍茫、盘山蜿蜒,联想到秦始皇曾在此寻仙("安期驻秦銮"),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最后以"烟波恒断续"作结,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喻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更替——圣贤已逝,唯有山水永恒。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极强,如"薄雾笼寒竹"的朦胧,"新林变川陆"的生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情感层层递进,从旅途疲惫到登高畅怀,再到历史沉思,自然流畅。 3. 用典不着痕迹,将秦始皇东巡、黄帝问道等典故融入景色,引发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

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偶然驻足却遇见永恒"的体验——匆匆过客在古寺高楼上,与千年前的圣贤产生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这种在平凡旅途中发现不平凡的感悟,正是现代人也能深切体会的生活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