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柯伯东省试

道义如君只几人,相从了不见尘侵。
一樽但觉论文细,三画从知得意深。
自是强年应折桂,不妨朞月早传音。
我今已办如椽笔,拟称琼林最后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写给朋友柯伯东的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和对他科举考试的美好祝愿。

前两句"道义如君只几人,相从了不见尘侵"意思是:像你这样重道义的人太少了,和你相处感觉不到世俗的烦扰。这里用"不见尘侵"形象地说明柯伯东是个超脱世俗的高洁之士。

中间四句是重点。"一樽但觉论文细"说两人把酒论文时见解精妙;"三画从知得意深"用"三画"典故(古人认为写字三笔就能看出功力),夸柯伯东学识深厚。"自是强年应折桂"直接祝愿他科举高中(折桂指考中);"不妨朞月早传音"期待他早日传来好消息。

最后两句"我今已办如椽笔,拟称琼林最后吟"最有意思:我已经准备好大毛笔(如椽笔),就等着你高中后,在庆功宴(琼林宴)上为你写最后一首贺诗了!这里用夸张的"如椽笔"表达对朋友必胜的信心,结尾的"最后吟"既幽默又饱含深情。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也有对他前程的殷切期盼,还透着文人交往的雅趣。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朋友间毫无保留的支持——仿佛科举结果还没出来,庆功诗就已经准备好了,这种笃定的信任比任何祝福都更有力量。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