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明州章从事

东国有嘉招,归心越绝遥。
几程淮蚌月,一信海鰌潮。
莲渚熏谈席,霞天認赋标。
时平军版息,丽藻入云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被派往明州(今宁波)任职时的复杂心情和沿途见闻,充满对仕途的感慨与江南风物的赞美。

开头两句直白道出矛盾心理:东方有好职位在召唤,但离家乡越来越远。"淮蚌月"和"海鰌潮"用生动的自然意象记录旅程——在蚌壳般的弯月下赶路,随着海潮般的官文奔赴远方。这里把枯燥的公务行程写得充满诗意。

中间四句突然转为明州生活的美好想象:在莲花盛开的河岸与同僚谈诗论文,在彩霞满天的时节寻找创作灵感。把官场应酬浪漫化为文人雅集,展现诗人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结尾最妙:天下太平无战事,我的华丽诗篇终将化作民间歌谣。表面是歌颂盛世,实则暗含抱负——希望自己的政绩和文采能被百姓传颂。把公文写作升华为艺术创作,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典型心态。

全诗把赴任途中的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将公务旅程转化为审美体验,在看似平淡的履职过程中发掘诗意,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仕而优则文"的生活情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