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禹歌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往者吾弗及兮,
来者吾弗闻。已而,已而。

现代解析

《拜禹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意思是天地是永恒的,但人类的生活却是如此辛劳和忙碌。这里的“惟”可以理解为“只有”,“哀”是感到悲伤的意思。诗人用“天地”与“人生”进行对比,突出人类生活的短暂与艰辛。

接下来的“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弗闻”,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去无法追寻、未来无法预知的无奈。我们不能挽留已经逝去的时间,也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未来,强调了生命的不可逆性。

最后的“已而,已而”,两字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时的一种无奈和叹息。它像是在重复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比天地的永恒与人类生活的短暂,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读者在时空的流转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李翱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李暠后裔,北魏李冲十世孙。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亦师亦友。在思想上,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