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凯烈彦卿学士

十年帝里共鸣珂,别后悲欢事几多。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湘江夜雨生青草,淮海秋风起白波。明日扁舟又南去,天涯相望意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好友凯烈彦卿分别时写的,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和离别的伤感。

前两句“十年帝里共鸣珂,别后悲欢事几多”是说:我们在京城共事十年,分别后各自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这里“帝里”指京城,“鸣珂”是古代官员马鞍上的装饰品,暗指两人都曾为官。

中间四句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表达人生无常和思念之情: - “汗竹有编归太史”指史官记录历史,暗示他们的故事终将成为过去 - “雨花无迹染维摩”用佛教典故,说雨花(美好的事物)不会在维摩(高僧)身上留下痕迹,表达超脱之意 - “湘江夜雨生青草”描绘南方湘江夜雨滋润青草的景象 - “淮海秋风起白波”写北方淮海秋风吹起白浪的画面 这两组南北对照的意象,既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又暗含思念之情无处不在。

最后两句“明日扁舟又南去,天涯相望意如何”直接抒发离别之情:明天我又要乘船南下了,今后我们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这份情意该如何安放呢?

全诗通过时间(十年)、空间(南北)、典故的交织,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聚散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动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要分别却无可奈何的惆怅,以及跨越时空的真挚情谊。

雅琥

琥字正卿,可温人。尝家於衡鄂,登天历第。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雅琥,授奎章阁参书。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後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