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止庵即事

小结茅庵倚薜萝,主人心事定如何,
春风枕上邯郸梦,夜雨灯前云水歌。
岁月不堪频把玩,山林偏称小婆娑。
年来欲问长生诀,止止庵中养太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间小庵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禅意。

首联"小结茅庵倚薜萝,主人心事定如何"写的是诗人在藤萝缠绕的简陋茅庵中居住,暗示了一种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心事定如何"这个问句,既是在问自己,也是在引发读者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境会是怎样的呢?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庵中生活。"春风枕上邯郸梦"用"黄粱一梦"的典故,说在春风吹拂中做着美梦;"夜雨灯前云水歌"则写夜晚听着雨声,在灯下唱着超脱尘世的歌。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白天做梦,夜晚唱歌,展现了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岁月不堪频把玩"说时光经不起反复玩味,而"山林偏称小婆娑"则写山林的景色最适合慢慢欣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山林生活的喜爱。

最后两句"年来欲问长生诀,止止庵中养太和"点明主题:想要寻求长生之道,其实就在这个名为"止止"的庵中修养身心。"止止"有停止、静心之意,"太和"指身心的和谐状态。诗人告诉我们,长生之道不在于外求,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描写简朴的山居生活,表达了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诗人用日常的景象和活动,如做梦、听雨、唱歌等,展现了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最终点明真正的"长生诀"就是修养身心、保持平和。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生活描写的写法,让诗歌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

詹琰夫

詹琰夫,字美中,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隐居不仕。宁宗嘉定九年(一二一六)于武夷山重葺止止庵,延道士白玉蟾居之,为道家之学。事见《武夷山志》卷八《止止庵记》、附录《补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