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寄景仁 其一

辛夷花烂开,故人殊未来。愁看柳渐绿,忍更折残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简单却情感细腻。

前两句"辛夷花烂开,故人殊未来":辛夷花(一种早春开花的植物)已经盛开得十分灿烂,但想念的朋友却迟迟没有到来。这里用花开的热闹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后两句"愁看柳渐绿,忍更折残梅":诗人忧愁地看着柳树渐渐变绿(春天到来的迹象),却又不忍心去折下已经凋残的梅花。这里的"柳渐绿"暗示时间流逝,而"残梅"则象征着即将逝去的冬天,也暗喻诗人对友情的坚守。

全诗通过早春特有的景物变化(辛夷花、柳树、梅花),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等待友人的焦急心情。特别是最后"忍更折残梅"这个动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感受,也暗示了他对这份友情的珍惜。整首诗把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完美融合,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和期待。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