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坡
四夫前导牵以縆,升者四耦偕之登。
二十四足相凌兢,如螺旋然如猱升。
又如脱鞲扬秋鹰,忽然置身碧云里。
凹凸一峰对面起,中阻深溪不见底。
当其盘折山之趾,两坡相距几百里。
至此祇隔尺有咫,可惜盈盈阻一水。
彼峰行人以手招,此间舆者声嘈嘈。
相望不愁延颈劳,罡风簸荡车摇摇。
青天甚近风逾骄,吹堕彼山良足豪。
自是造物巧布置,忽远忽近眩人意。
故乡回首青山多,相见相见奈尔何。
二十四足相凌兢,如螺旋然如猱升。
又如脱鞲扬秋鹰,忽然置身碧云里。
凹凸一峰对面起,中阻深溪不见底。
当其盘折山之趾,两坡相距几百里。
至此祇隔尺有咫,可惜盈盈阻一水。
彼峰行人以手招,此间舆者声嘈嘈。
相望不愁延颈劳,罡风簸荡车摇摇。
青天甚近风逾骄,吹堕彼山良足豪。
自是造物巧布置,忽远忽近眩人意。
故乡回首青山多,相见相见奈尔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相见坡》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描绘了一幅险峻山路上行人艰难前行的场景,同时暗含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登山队伍的艰辛。四个轿夫在前面拉绳子,后面跟着四对抬轿的人,总共二十四条腿在陡峭的山路上像螺旋一样盘旋上升。诗人用"脱鞲的猎鹰"比喻队伍突然冲上高处的迅捷,又用"置身碧云里"突出山势之高,画面感极强。
中间部分("凹凸一峰"到"吹堕彼山")聚焦两座山峰的奇特景象。明明两山直线距离很近("尺有咫"指一尺八寸),中间却隔着深谷,两边的人能互相招手喊话,但被罡风吹得摇摇晃晃的车轿就是过不去。这里用"盈盈一水"的阻隔,暗喻现实中看似很近却难以抵达的目标。
最后部分诗人发出感叹:大自然故意把山峰安排得忽远忽近迷惑人,就像人生中许多"看似触手可及却始终难达"的境遇。结尾重复"相见相见",既有对故乡青山的思念,也透露出面对命运安排的无奈——明明近在眼前,却始终无法真正"相见"。
全诗妙在把爬山经历升华为人生隐喻,那些险峻的山路、被风吹得摇晃的车轿、隔谷相望的行人,都成了命运捉弄的象征。语言上多用"螺旋""秋鹰""罡风"等动态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路的惊险,最终体会到那种"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