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六发榆中夜抵鱼河驿

振野凉沙扑马飞,孟冬绝塞已风威。王程中夜鱼河宿,客路冲寒虎节归。

边月黑时防失道,胡霜白处欲侵衣。南州此夕微暄暖,灭烛听鸿坐竹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寒冬夜晚赶路的场景,充满边塞风霜的苍凉感。

前两句写赶路时的环境:大风吹起沙尘扑向马匹,十一月的边塞已经寒风刺骨。这里用"振野""扑马飞"等动态描写,让人仿佛看到风沙漫天的景象。

中间四句写夜宿驿站的心情:官员因公务必须连夜赶到鱼河驿,冒着严寒赶路。边塞的月亮被乌云遮住时容易迷路,清晨的白霜快要沾湿衣服。这里"防失道""欲侵衣"的细节,生动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对南方家乡的想象:此刻南方应该还比较暖和吧?诗人独坐竹门边,吹灭蜡烛听着雁鸣。这个转折很巧妙,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也流露出思乡之情。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拍风沙中的赶路,再拍驿站夜宿,最后定格在诗人听雁鸣的孤独身影。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边塞行旅的艰辛和诗人的孤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