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四言诗

维予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纾。予独好道,而为匹夫。

高尚素志,不事王侯。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苍霄,乘龙驾浮。

青要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波不濡。

逍遥太极,何虑何忧。游戏仙都,顾悯群愚。年命之逝,如川之流。

奄忽未几,泥土为传。驰走索死,不肯暂休。

予之圣师,体道之真。升腾变化,松乔为邻。

维予同学,一十二人。寒苦求道,历二十年。中多怠惰,志行不坚。

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身投幽壤,何时可还。

嗟尔将来,勤加精研。勿为流俗,富贵所牵。神丹一成,升彼九天。

寿同三光,何但亿千。

惟予垂发,少好道德。弃家随师,东西南北。委放五经,避世自匿。

三十馀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奉事圣师,承颜悦色。面垢足胝,乃见哀识。遂传要诀,恩深不测。

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白既成,货财千亿。役使鬼神,玉女侍侧。

予得度世,神丹之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古代修道者的自述,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追求仙道的一生经历和感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家族背景与人生选择
开头提到祖上曾是朝廷官员("佐命唐虞""汉世紫艾"),但自己却选择远离功名富贵,做个普通百姓专心修道。他认为贪恋生命反而能真正获得长生,追求的是"超迹苍霄,乘龙驾浮"的神仙境界。

2. 修道的超凡体验
诗中描述修成后的神奇能力:不怕火烧、入水不湿,能在天地间自由来去。但看到凡人为名利奔波至死("驰走索死")感到悲哀,这种对比凸显了修道者超脱世俗的视角。

3. 艰辛的求道历程
详细回忆三十年修道的艰苦:放弃家庭、四处漂泊,忍受饥寒,不敢松懈。像"面垢足胝"(脸脏脚生茧)这样的细节,生动展现了修道的付出。最终因诚心感动师父,获得炼丹秘法。

4. 修道成果与劝诫
成功后获得长生能力,能驱使鬼神,炼出黄金("黄白既成")。最后语重心长地劝后人:不要被富贵迷惑,专心炼丹修行才能"寿同三光"(与日月星辰同寿)。

核心思想
通过个人经历传递修道价值观——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世俗成就,而在于超越生死的永恒生命。诗中既有"入火不灼"的神奇想象,也有"饥不暇食"的真实艰辛,最后落脚在对世人的悲悯与劝诫,展现了一个修道者从追求到证悟的全过程。

现代启示
虽然现代人未必追求成仙,但诗中那种为理想专注坚持、超脱物质诱惑的精神,以及"不要被流俗富贵所牵"的提醒,依然值得深思。本质上,这是关于如何在浮躁世界中守住内心追求的古老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