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轩为曾处士作

傍山带流卜幽居,虬松偃蹇环轩除。
人间六月暑气无,天风尽日鸣笙竽。
幽人清姿此璠玙,朅来松间随所如。
开轩时还读我书,水光山色满座隅。
兴来歌诗聊自娱,意态蔼蔼春云舒。
轩中景象何清虚,栖迟偃仰乐有馀。
但恐当路闻清誉,日边有使来轺车。
君当出应明时需,憣然就道无踌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松林环绕的幽静居所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同时暗含对现实仕途的思考。

前八句像一组山水画镜头:傍山临水的木屋被盘曲松树环绕,六月酷暑在这里却清凉宜人,松涛声如天然音乐。主人公像美玉般高洁,在松荫下自由来去,读书时山水风光自动入窗,兴起时吟诗作歌,神态如春云般舒展。这些描写突出了隐士生活的三大魅力——自然环境清幽、精神生活丰富、身心完全自由。

后六句笔锋微妙转折:虽然这样清虚淡泊的生活令人沉醉,但诗人提醒"但恐"二字点出隐虑:如此高洁的名声若传到达官贵人耳中,朝廷的马车就会来征召。最后两句用"君当"的劝诫口吻,暗示在理想与现实间,隐士终需面对"出山"的选择。

全诗精妙处在于:表面写隐逸之乐,实则暗藏中国古代文人永恒困境——"独善其身"的隐逸理想与"兼济天下"的仕途责任间的矛盾。松轩的清幽与"日边轺车"的意象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在欣赏山水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