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人画松歌

高堂云气昼漠漠,四壁阴森满丘壑。
知是山人十八公,苍鳞紫甲纷披落。
一株如屈铁,瘦骨崚嶒藓皮裂。
两株如老龙,尺幅飞腾雷电掣。
朱明赤帝烜南讹,烈日未得鞭羲和。
耳边恍有翠涛出,置身忽在嵩山阿。
观者无言俱动色,绢素淋漓满烟墨。
羡君腕底有徂徕,那数秦封与汉植。
吾闻古来画古松,能者无过偃与宏。
精神入微妙,化夺天地工。
后来好手谁可比,雄姿崷崒将毋同。
千年茯苓下结实,此图莫放仙人入。
神物由来鬼欲偷,玉轴金箱好收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松树画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画中松树的非凡气势和生命力。

开头几句描写了画作所在的厅堂氛围:云雾缭绕,四壁阴森,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之中。画中的松树("山人十八公"是松树的拟人化称呼)枝干苍劲,树皮斑驳,像龙鳞般剥落。

接着用两个精彩的比喻形容松树的姿态:一棵像弯曲的铁棒,瘦骨嶙峋,树皮像苔藓般开裂;两棵像腾飞的老龙,虽然画在尺幅之间,却仿佛带着雷电之势冲天而起。这些描写让静止的画作充满了动感。

诗中还写到,看着这幅画,仿佛能听到松涛声,让人恍如置身嵩山之中。观赏的人都默不作声,被画作深深震撼。画中的松树如此生动,连秦始皇封禅的松树和汉代古松都比不上。

后半部分称赞画家的技艺高超,认为其水平堪比古代画松名家(偃与宏)。画作精妙传神,仿佛夺天地之造化。最后提醒要好好珍藏这幅画,因为如此神妙的画作,连鬼神都可能想要偷走。

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把一幅静态的松树画作写得活灵活现,既赞美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诗中"如屈铁""如老龙"等比喻尤其精彩,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画中松树的独特神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