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闲适又带点俏皮的日常生活场景,像一幅慵懒的夏日小品画。
上阕写主人公刚洗完梧桐叶(古人用梧桐叶当扇子),开始悠闲地补做落下的功课。但他突然走神,好奇是谁正躺在桃枝编织的凉席上午睡。"笺待拂墨停磨"这句特别生动,像电影定格——摊开的信纸等着写字,墨汁都磨好了,但人却发着呆。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式的吐槽:干嘛非要折腾毛笔写字呢?把笔都弄脏了多可惜。
下阕转向听觉描写,用"且莫"二字突然压低声音,仿佛在说悄悄话:别吹箫啦!会吵醒在花丛里打盹的人呢。这里的"花边梦儿破"用得特别灵,把看不见的梦境比作能被声音惊醒的实物,让人联想到阳光下微微颤动的花瓣。
全词妙在把日常琐事写得充满诗意:磨墨、洗梧桐、午睡、怕吵醒别人,这些生活片段通过"娇卧""湘毫""玉箫"等雅致词汇点缀,既保留了烟火气,又披上了文艺滤镜。最有趣的是字里行间那种懒洋洋又爱操心的矛盾感,活脱脱展现了一个想用功又忍不住摸鱼的文人形象。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