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端友临要阁五首 其一

昔年曾到十三楼,一日西湖十顷秋。
寒碧轩中最宜暑,只缘脩竹近清流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回忆中杭州西湖十三楼的美景,以及寒碧轩的清凉惬意。

第一句"昔年曾到十三楼"用简单的语言交代这是回忆过去的经历,十三楼是杭州西湖边的著名景点。第二句"一日西湖十顷秋"用夸张手法表现西湖的广阔,十顷(约66万平方米)的湖面都染上秋色,画面感极强。

后两句聚焦寒碧轩这个具体地点,"最宜暑"直接点明这里特别适合消暑。最后一句揭示原因:因为这里靠近竹林和清澈的流水。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通过"修竹"、"清流"这些简单意象的组合,就让读者感受到竹林的幽静和流水的清凉。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优美,通过空间转换(从十三楼到寒碧轩)和感官描写(视觉的秋色、触觉的清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西湖夏秋之交的宜人景致。最妙的是最后揭示的因果关系,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最朴素的自然元素(竹子和流水)就是最好的避暑良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