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诗

成仁取义在于斯,一死君恩报未迟。
杲日当空存正气,狂澜砥柱起常彝。
孔明未复中原鼎,鹏举空搴二帝旂。
可恨奸回移宋祚,阖门厉鬼泣秦师(清王彬同治《江山县志》卷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忠臣在生死关头写下的绝笔,充满了悲壮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以死明志的决心
开篇直接表明自己要用生命践行忠义,像"正午的太阳"一样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里用"杲日当空"比喻自己光明磊落,用"狂澜砥柱"形容自己即使面对国家危亡也要坚守原则。

2. 借古讽今的悲愤
诗中提到两个著名历史人物:诸葛亮没能恢复汉室,岳飞没能迎回被俘的两位皇帝。这是用历史遗憾来暗喻自己同样壮志未酬的处境,字里行间都是对国家命运的痛心。

3. 对奸臣的痛恨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愤怒的根源:奸臣误国就像当年秦桧害死岳飞一样。用"阖门厉鬼"这样强烈的意象,表示死后变成厉鬼也要找奸臣算账,可见恨意之深。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以及"宁死不屈"的骨气。虽然语言激烈,但每一个比喻都用得非常贴切,把忠臣赴死前的复杂心情——有决绝、有不甘、有愤怒——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这种用生命写就的诗篇,隔着几百年读来依然令人震撼。

徐崧

徐崧(?~一二七六),江山(今属浙江)人。应镳次子。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进士。恭宗德祐二年,帝被胁北行,应镳不欲从,父子四人俱自尽殉难。事见《宋史》卷四五一《徐应镳传》、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