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景象,以及人们在雨中避雨、饮酒的闲适场景。全诗语言生动,画面感强,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浪漫想象。
首联"天际飒轻雷,浓阴泼地来"写雷雨来临前的景象:天边传来轻轻的雷声,浓密的乌云像泼墨一样迅速覆盖大地。这两句用"飒"和"泼"两个动词,把雷雨来临的气势写得活灵活现。
颔联"丛中避粉黛,树底卧樽罍"写人们在雨中避雨的情景:打扮漂亮的女子们躲进花丛中避雨,树下则放着酒壶酒杯。这里通过"粉黛"和"樽罍"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群在雨中的不同状态。
颈联"数点将穿屋,移时忽泛台"写雨势的变化:开始只是零星雨点,似乎要穿透屋顶;转眼间雨水就漫上了台阶。这两句生动表现了雨势由小到大的过程。
尾联"只疑旧歌舞,化作雨云回"是诗人的浪漫想象: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诗人恍惚觉得是往日的歌舞声化作了雨云归来。这个想象既新奇又富有诗意,把自然现象和人文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一场普通的雷雨写得妙趣横生。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联想,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诗意。这种将日常景象提升为艺术境界的手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