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林则徐写给好友邓廷桢(号嶰筠)的,背景是林则徐即将被流放新疆,而邓廷桢当时已被贬到伊犁。诗中表达了两人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两句"与公踪迹靳从骖,绝塞仍期促膝谈"意思是:我与你就像并驾齐驱的马匹,即使到了遥远的边疆,仍期待能促膝长谈。这里用并驾齐驱的马来比喻两人相似的遭遇和深厚的友谊。
三四句"他日韩非惭共传,即今弥勒笑同龛"用了两个典故:韩非子因遭人嫉妒而入狱,弥勒佛以笑容面对苦难。意思是说:将来我们可能会像韩非子那样被人议论,但现在我们要像弥勒佛一样乐观面对困境。
五六句"扬沙翰海行犹滞,啮雪穹庐味早谙"描写边疆的艰苦环境:沙漠中风沙漫天行走艰难,住在帐篷里啃雪充饥的滋味早已熟悉。这是对边疆生活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知是旷怀能作达,只愁烽火照江南"点明主旨:我知道你心胸开阔能看淡这些,但我只担心战火会蔓延到江南。表面是安慰朋友要豁达,实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苦中作乐,忧中见志"。虽然两人都遭贬谪,诗中却充满乐观精神;虽然自身处境艰难,却更关心国家安危。这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家国情怀,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