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姚惟东

菶菶梧桐树,敷阴南山麓。
大枝立青铜,小枝横绿玉。
朝晞旭日光,暮来凤凰宿。
爰抱琴瑟材,屡睨中郎目。
雕斲縆朱弦,清商宣妙曲。
音响发至和,宇宙调玉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大茂盛的梧桐树,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音乐隐喻,传递出人才可贵、知音难觅的深刻主题。

前六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梧桐树的英姿:生长在南山东坡的梧桐枝繁叶茂,粗壮的枝干像青铜柱般挺拔,细嫩的枝条如碧玉般温润。这棵树每天清晨沐浴朝阳,傍晚则有凤凰来栖息——这里用凤凰非梧桐不栖的典故,暗示这是棵非凡的树木。

后六句转入更深层的寓意:这棵梧桐是制作琴瑟的绝佳材料(古代认为梧桐木是制琴良材),它频频望向精通音律的蔡邕(东汉音乐家),渴望被赏识。当梧桐木终于被雕琢成琴,绷上朱红色琴弦,便能奏响清越悠扬的乐曲。这音乐不仅美妙和谐,更蕴含着调和天地、带来太平盛世的力量。

全诗妙在将树木拟人化——梧桐树如同怀才不遇的君子,等待慧眼识珠的伯乐。当良材遇到知音,就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甚至影响整个社会。诗人通过"梧桐-琴材-知音"的层层比喻,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也含蓄表达了对自己能遇明主的期待,更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青铜""绿玉""朱弦"等色彩明丽的意象,与"清商妙曲""宇宙调和"的宏大想象相结合,形成既精致又磅礴的艺术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