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诗

祷旱何妨抵死求,分明在处有神湫。
只消一念精诚格,立使风雷布九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人求雨的故事,但传递的是一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力量。

前两句说:人们为了求雨愿意拼上性命(抵死求),因为相信每个地方都有管风雨的神灵(神湫)。这里用夸张的"抵死求"突出旱情的严峻,也反映古人"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

后两句是诗眼:只要心念足够真诚(一念精诚格),立刻就能让风雨雷电遍布天下。诗人把自然现象人格化,"风雷布九州"这个画面既气势磅礴,又暗含"及时雨解民困"的寓意。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纯粹的信念感——没有复杂仪式,不靠外在力量,强调人的真诚心意就能感天动地。这种朴素而炽热的信仰,在今天看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精神力量的震撼。就像我们常说的"心诚则灵",诗人用雷雨交加的画面,把这种抽象信念变成了可见的壮丽景象。

张昭远

沧州无棣人,字持正。张凝子。年十八岁时,父陷契丹围中,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每出使还,奏利害多称旨。为忻州都巡检,累迁内殿崇班。历知瀛州、定州、雄州。领忠州刺史、知成德军,迁四方馆使。滹沱河决,坏城郭,乃修五关城,外环以堤,民以为利。历步军马军都虞候、嘉州防御使、知代州。后授左龙武军大将军、昭州防御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