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轮永不熄灭的"心中的月亮",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月亮"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比喻人内心坚定的信念或高尚品格。这轮月亮有三个特点:
1. 它"不圆又不缺"——代表不受外界变化影响,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2. "无昼与夜"——意味着不受时间限制,永远发光
3. 即使被茅草屋遮挡(蔀屋遮),光芒也不会断绝——象征外在困难无法掩盖内在的光辉
后两句说要把这轮月亮当作蜡烛,但和普通蜡烛不同,它"难作进退说",意思是它不会像普通蜡烛那样会燃尽或摇摆不定,而是永恒坚定地发光。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通过这个特别的"月亮",诗人告诉我们,人应该培养内心永恒的光明,这种光明不会被外界环境改变,也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减弱。即使遭遇困境(茅屋遮挡),内心的光芒依然能够照亮人生。这是一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鼓励人们建立不受外界影响的内心世界。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