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堂

才高诚与命相妨,泥饮方知醉是乡。
率土尽传供奉曲,匡山尚有读书堂。
松元犹染宫袍湿,岩壑常沾翰墨香。
回忆少陵头白句。
蜀笺曾寄到浔阳。
宛然群揖出风烟,五老相期太古前。
岂易巢松留此地,何难吏隐卜他年。
招来采石江头月,照彻匡庐山外天。
更拟筑台祠大雅,黄金先铸李青莲。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李白(李青莲)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感慨,同时描绘了他在庐山读书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和追忆。

首联"才高诚与命相妨,泥饮方知醉是乡"是说李白才华横溢,却与命运相冲突,只有沉醉在酒乡中才能获得慰藉。这里用"泥饮"(沉迷饮酒)来表现李白借酒消愁的生活状态。

颔联"率土尽传供奉曲,匡山尚有读书堂"是说李白的诗歌传遍天下,而他在庐山(匡山)的读书堂依然存在。这里通过对比李白的声名远播和他曾经读书的地方,突出了他的文学成就。

颈联"松元犹染宫袍湿,岩壑常沾翰墨香"用生动的意象描写读书堂的环境:松树上仿佛还沾着李白官袍的露水,山岩间似乎还飘着墨香。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李白当年在此读书写作的情景。

尾联"回忆少陵头白句"到结尾,诗人联想到杜甫(少陵)写给李白的诗句,并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招来采石江头月,照彻匡庐山外天"用浪漫的想象,把李白最爱的明月招来,照亮整个庐山,象征李白诗歌的光辉永存人间。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要建祠堂纪念李白,用黄金铸造他的塑像,显示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描写了李白读书堂的真实景物,又加入了诗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李白文学成就的赞美和对其坎坷命运的同情。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松树、山岩、明月等),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境界,让读者能感受到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他诗歌的永恒魅力。

毛德琦

毛德琦,生卒年月不详,号心斋,清代浙江鄞县人,康熙五十三年任星子知县。康熙认为星子是朱子讲学之地,非能人不可为此处县令。受职前康熙接见,见后认定“此人去得。”毛来星子后,“廉明有惠政,以兴废举坠自任”,修府学、县学,修书院,重修樵楼,治理蓼花池,修篡《庐山志》、《白鹿洞书院志》(书院志首入《四库全书》),政声大著,后升遵化知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