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

何处寻仙隐,楼居出世间。
洞天藏福地,丹水接青山。
树挂崖腰古,苔封石齿班。
午窗经卷寂,长对□□□(影印《诗渊》册三页一六二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宛如仙境的隐居之地,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

开头两句"何处寻仙隐,楼居出世间"直接点明主题:这里是一个神仙隐居的地方,楼阁仿佛超脱于凡尘之外。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这个仙境般的环境:"洞天藏福地"说这里像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丹水接青山"描绘红色的溪水与苍翠山峦相连的美丽景色;"树挂崖腰古"写古老的树木悬挂在悬崖半腰;"苔封石齿班"说长满青苔的岩石像老人的牙齿般斑驳。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古老、原始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最后两句"午窗经卷寂,长对□□□"(缺字部分可能是"白云闲"之类的词语)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正午时分,窗前经书静静摊开,主人长久地对着窗外闲适的景色。这种生活状态透露出远离喧嚣后的内心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世界。诗人没有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而是用"楼阁"、"青山"、"古树"、"青苔"等常见意象,组合出一幅令人向往的隐居图景。这种返璞归真的写作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0